人文医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肿瘤医院哪个好 人文医者

人文医者

2024-06-03 13: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1年,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邢念增,又增加了两个新职务: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助理,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总院长。

得知这个消息后,相比为好朋友的“升迁”高兴,邢念增的“老熟人”——美国泌尿外科学会秘书长John D.Denstedt教授,反而显得有些“担忧”。他特意和大洋彼岸的邢念增通了一个视频电话,“嘱咐”他,增加这些职务后可千万不能耽误一线手术,“你可是世界上做泌尿腹腔镜手术最好的医生啊!”他在电话中说道。而对邢念增这句分量颇重的褒奖,这位秘书长此前已经在不同场合说过多次了。

的确,不仅在中国泌尿外科界名声远扬,邢念增在国际同行中也颇受认可。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的手术水平,放眼全球都处于前列,很多创新术式和前沿研究,都是具有历史开创性的。

“医生是一个很辛苦和高风险的职业,但恰恰因为它的挑战性,也让医生这个职业充满魅力。”邢念增说,“我也很庆幸,自己在这个领域经过这么多年的精耕细作之后,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就。”

因为喜欢不断接受挑战,以及医生治病救人的社会价值,邢念增选择了医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邢念增先是在山东省沂水中心医院做了一名外科医师,那时的他,就把当一名好医生、一名在专业领域有建树、从而能发挥更大作用的医生,作为了自己的目标。他上班时间会通过大量手术积累经验、磨练技艺,闲暇时,则会阅读英语和专业领域的书籍。

“悟性高还勤快”是当时医院里的老医生对邢念增的普遍评价。比如为了练习开放手术中的基本功——打结和缝合,刚工作那些年,邢念增口袋里总装着手术线、手术止血钳和一个特意从医疗器械公司买的持针器,不管是开会还是坐公交车,只要有时间,他就练习打结和缝合动作,办公桌上都挂满了他的“习作”,最终,邢念增10秒钟内能打19个结。

此外,为了提高用血管钳夹闭血管的精确度与速度,他还常常将大米粒撒在床上,然后用血管钳快速捡起。

在邢念增看来,做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固然有先天性的因素,但后天的努力同样重要。“如今医学界的发展一日千里,所以要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新的东西。”

图为:邢念增教授与郭应禄院士合影

1991年,邢念增告别沂水中心医院,考入山东医科大学,攻读临床技能型硕士研究生。三年后,他又进入北京医科大学,成为中国泌尿外科界泰斗级专家郭应禄院士的博士研究生。值得一提的是,读博期间,邢念增还利用假期在家乡沂南县和附近的临沭县多家医院义诊,做了两三百台手术。

图为:邢念增教授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留学时与美国专家合影

1997年博士毕业后,邢念增收到3所国外大学博士后入学邀请。最终,他选择了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梅奥医学中心。在这里,他依然把自己每天从早到晚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白天正常学习,晚上则练习手术动作,做实验,一般凌晨两三点才休息。

因为成绩突出,2002年1月,邢念增被破格晋升为梅奥医学中心助理教授,但四个月后,邢念增还是带着全家回国。“我出国前就已经做好了回国的决定。”

“多少年寒窗苦读,踏上了探索医学的道路。无怨无悔不断追求,敬佑生命,全力以赴……”在邢念增创作的歌曲《医生的梦》中,他如是写道。

事实上,比起辛苦,邢念增感受到的更多是收获。“再困难的事,过去就过去了,我尽量不会再提。而且很多事情往往当时觉得挺难,过一段时间看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更何况,邢念增所从事的正是他喜欢的事情,“我的追求和我对社会的贡献是一致的,这也激励我能一直坚持走下去。”一旦上了手术台,邢念增就能立刻忘掉一切琐事和烦心事,什么都不想,专心把手术做好。

为了能更好地做手术,邢念增现在甚至基本放弃了他最爱的运动——篮球。“有一次打篮球戳了一下,正赶上一次手术演示,我只能带伤上阵,全程都是翘着一根手指做手术的,非常不方便,所以现在对手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了,也很少打篮球了。”

对于邢念增来说,做手术还是一个不断感悟的过程,每一次的手术都能让他产生新的感悟,这些感悟再经过他的吸收、消化、总结,就能被其转化为能力的提升。

图为:邢念增教授获得世界华人泌尿外科学会首届创新贡献奖

“我到了这个年纪,依然能感觉自己的手术水平还在不断地提升,我还能够不断进步、创新。”邢念增语气中透露着一丝小得意,又充满了职业带给他的幸福和满足感。

2001年还在美国期间,邢念增就发现一种名为槲皮素(Quercetin)的天然物质,能抑制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和功能,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可以通过抑制雄激素受体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为前列腺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此后,他又成为国际上发现前列腺癌中神经内分泌细胞表达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第一人,对于前列腺癌的研究成果,邢念增当时在美国申请了多项专利。

因为总想着如何把手术做得更好,创新已成为邢念增职业生涯中的常态了。

回国后,他加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先后开展了三四十项技术改进,建立了腹腔镜肾切除术规范化手术方案,以及膀胱癌规范手术方案等。他改进后的多项技术,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患者恢复也更快。

比如他创新性地设计实施了一种新的输尿管与回肠通道吻合的方法,其独到之处在于,既让输尿管与肠道端侧直接吻合,在保留充分血运基础上,保证管腔平顺,减少狭窄发生;又使左右两侧输尿管与肠道吻合口相对独立,为日后可能的上尿路并发症处理预留空间。这种方法适应条件广泛,还能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效果很好。如今,其已被很多医院推广采用,还被国际同行称为“邢氏方法”。

而为了适应日益普遍的微创手术,邢念增还设计出一种适宜腹腔镜下构建的“双输入袢顺蠕动原位回肠新膀胱”,也被国际同行以他的姓氏命名为“邢氏膀胱”。

中国第一例腹腔镜下成功完成的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手术也是出自他手。2009年,邢念增接诊了一位肾上长了一个大肿瘤的老人,这个肿瘤已经伴随老人9年了,刚开始老人没当回事,但后来这个瘤子越来越大,来到邢念增门诊时,瘤子已经14厘米了,而且发生了瘤栓,患者体力消耗很严重、血色素很低。

邢念增大胆尝试用微创腹腔镜帮助患者切除肿瘤。该手术难度极大,一旦处理不好导致大出血,就会危及患者生命。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患者仍然很健康。

当然,让所有人接受创新也需要一个过程。早在2012年左右,邢念增就产生了一个想法:那些通过新影像技术为主的综合诊断,被高度怀疑为前列腺癌的患者,是不是可以术前免穿刺,直接进行微创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2014年,邢念增团队将这个想法付诸了实践,成功完成了第一例术前免穿刺手术。此后,经过无数次验证,直到2019年,其才将研究成果发表。“打破常规需要慎重。”验证了其安全性后,邢念增如今开始推广这种方式,“去年一年,我在国内大概做了几十场相关报告。”

有意思的是,去年年底,德国慕尼黑的一组专家在世界著名的欧洲泌尿外科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术前免穿刺的文章,作者表示他们是全球首个提出这一概念的人,而他们首次实践的时间是2015年。邢念增看到后,立刻给这本杂志写了一封公开信,“我对他们说,你们做的是好事,但我们才是第一个提出这一概念的。”邢念增语气中又一次充满了自豪,“这是中国泌尿外科医生对世界做出的贡献。”

手术是人类最精细、要求最严格的技术,好的手术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邢念增把做好手术的经验总结为“三精一高”:即精确的手术思路、精细的手术解剖、精湛的手术技艺,以及对患者高度的责任心。

邢念增发明的“三明治重建技术”,可以说就是“三精一高”理念的完美体现。

邢念增发现,前列腺癌患者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术后老尿裤子。为了提高患者的尿控率,邢念增的方法是,切掉癌变的前列腺后,除了将膀胱要和尿道接在一起,也把前边的固定组织和后边的支撑组织重建起来,前后两层中间夹着尿道,正如同三明治,如此,前列腺癌周围的解剖关系就基本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而在邢念增的诊室,他对面总会摆放着两把椅子,一把是为患者准备的,一把是为患者家属准备的。患者进门后,他的第一句话总是:“请坐”。

“患者把性命托付给医生,是对医生的莫大信任,我们需要尽心尽力。不过和患者沟通,让他能感受到医生真的是在帮助他,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也是需要技巧的。”

不仅在不断精进自身技艺,邢念增还会把经验尽可能广地传授出去,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

图为:邢念增教授与国家癌症中心泌尿外科精英班学员合影

2018年6月,邢念增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仅仅两个月后,国家癌症中心泌尿外科精英培训班正式启动。其每半年会招收10名左右学员,如今已经办了8期。“我们希望学员能覆盖到每个省,每名学员都能将肿瘤规范化系统性治疗的理念及先进的治疗技术带回去,像一粒粒种子一样,带动当地医疗发展。”

而除了医生,邢念增如今更多地还承担着医院管理者的角色。这在他看来,也是能带动医院,甚至整个行业往更好方向发展,从而使更多患者受益的方式。

当然,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邢念增更忙了。白天,他如果干了一天的管理工作,欠业务的部分就要用晚上或周末时间补回来。

而先后担任过北京市政协委员以及全国政协委员的邢念增,还操心着许多社会问题。《对流动人口中女性的关注》《关于北京南站公交问题的建议》等都是他曾提交的提案,去年,他的提案主题则是“互联网+医疗”。“一方面,线上挂号节省时间,又能保障公平;另一方面,线上问诊让人们足不出户解决常见病症,也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分配,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其作用更为重要。”今年两会上,他又提了关于国谈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及医疗机构准入的提案,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建议不但有利于打通患者用药 “最后一公里”,也有利于民族药企的发展。

既讲原则、守底线,又讲感情,有温度,让邢念增走到哪里都会交上一批好朋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会尽量有求必应,所以大家应该会觉得我是一个好人吧。”

邢念增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外科领域医学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助理兼泌尿外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总院长。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之名医,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泌尿及男生殖系统肿瘤,尤其擅长腹腔镜与机器人等泌尿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

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及北京市重要课题。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相关专业论文近300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近100余篇。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及北京市重要课题。包括“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攻关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医管局登峰和扬帆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专项基金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